第3章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医者自医字数:2030更新时间:24/04/16 16:54:58

第3章

庭院中一座假山旁是一座小亭子,亭中有石桌石椅,李煜就坐在石椅上喝着茶。

如今已经入秋,信阳城的气候偏湿冷。

亭外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隐约可见茶杯上热水飘散而出的热气。

“少爷,您交代小的们的事情都办好了。”

一个黝黑的汉子穿着粗布衫,低头恭敬的对李煜开口说道。

王山是李家的家奴,算是如今李家少数完全可以信得过的人。

“嗯,下去吧,这锭银子是赏你的,管好自己的嘴。”李煜随手扔过去一锭银子,足足有十两。

这个时代十两银子足以在信阳城外城购买下一处院子了,是普通百姓十年都不一定能够积攒下来的钱银。

“谢少爷,小的一定管好自己的嘴,绝不会乱说。”王山接过银子连忙开口保证道。

其实就算没有这十两银子他也不会乱说。

家奴和主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李家真出了事,他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何况王山妻子都住在李家。

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终究也要考虑自己的妻子。

“少爷,你让王山去做什么事情了?”站在石桌旁一直负责端茶倒水的小芸好奇的开口问道。

在李府,小芸是寸步不离紧紧跟在了李煜的身后。

起初李煜还有些不适应,可过了几日却也终于体会到了被人伺候的快乐。

“问东问西的,小心回头就叫人把你沉塘里去。”李煜翻了个白眼,故作凶狠的道。

“咯咯咯,少爷才不会呢。”

这几日的相处小芸虽然觉得少爷和以前不一样了,但却十分欢喜,因为以前的少爷很少会那么温和的对她,就更不用说像是现在这样开玩笑了。

“好了,走,跟我出去玩玩,这几天忙东忙西的,现在总算是可以稍作休息了。”

李煜从石椅上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对着身后的小芸说道。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接下来就该让小水飞一会。

“老爷说不让少爷再出去,现在陈家的人都盯着李府,少爷咱们还是在院子里转转吧。”小芸看着走出亭子的李煜,立刻朝前面追去。

可惜李煜哪里会听她的?朝着李府的后门就走去。

换了一身不那么显眼的衣服,强制性的把小芸锁在房间里,李煜一个人冒着小雨走出来李府。

虽然下着雨,但街头却仍有不少忙碌着的人。

一些商铺管事在催促伙计把店铺外的货物搬进店铺以免货物被雨淋湿。

李煜走在这样的街头上,此时此刻忽然有些恍惚: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唐代,而且还成了富商的儿子。

低下头,李煜看了看自己稚嫩的小手细胳膊,最终还是叹了口气,然后走进雨幕中。

小雨下的信阳城就宛如一幅画。

这里没有后世纷扰的灯光,和来往穿行的车辆,有的只是被雨水淋湿的青石板和街道两旁不高的房屋。

此刻李煜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都那么喜欢吟诗。

此时此景他也想要吟上那么一首诗。

只可惜专业不对口,当初学的是商务管理而不是汉语言文学。

沿着街道走到河边,这里房屋逐渐变少,倒是路边多了两排的柳树。

初秋时节枝条上还挂着绿叶。

再往河边看,这时候竟然还有人在河边钓鱼,倒是不怕沾染了风寒。

要知道这个时代人轻易可不敢生病,染了风寒那都是大病,很容易因此而丧命。

李煜朝着河边走去,只见那人穿着蓑衣带着笠帽,手里我这一根竹子制成的鱼竿,走近后李煜才发现这人似乎才三十多岁的样子。

李煜也不说话,只是安静的蹲在河边看着这人钓鱼。

河面上小雨淅淅沥沥的低落,一时间竟让他看的有些出神。

原来在大学的时候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下雨天在学校人工湖中间的亭子里看雨。

“稍稍后退些。”

过了不知道多久,那个戴着笠帽穿着蓑衣的中年男子忽然开口。

李煜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刚刚他的思绪还在回忆穿越之前的事情。

“掉进了河水里可没人救你。”那人又说了一句。

李煜这才反应过来低头朝着脚下看去,不知何时河水已经浸湿了鞋子。

反应过来的李煜连忙朝着后面退去。

河水在上涨,察觉到这一点,李煜忍不住朝河水的下游看去。

他可记得清楚这信阳城下面就是临安城。

而临安城紧邻邱阳湖,如今这上游的河水上涨,那就说明下游的邱阳湖水势已经高到无法在蓄水的地步。

“洪涝水灾?”李煜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这四个字。

而这话落在那戴着笠帽的中年人耳中却有些刺耳。

“只是接连几日的小雨,何至于此?水灾?你怕是没有见过水灾的模样。”中年男人话语冲了点。

但李煜却丝毫不以为意。

唐代虽然也有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和勘探水灾的方法,但却太过简陋,天下水系勾连贯通,知微见著这般本事李煜没有。

然防范于未然的道理他却懂得。

“呵,这雨虽小,但却连绵不绝已经下了几日,何况这信阳城上游的河水都涨到了桥碑刻线之上,发不发洪水我不知道,总之临安城今年怕是不好过。”

李煜本来懒得跟这人计较,可还是没忍住说了出来。

中年男人听到这里,脸色变了变。

但李煜的话却还没有说完。

“就算是不发洪涝,今年的收成怕也不太好。”

农耕时代,粮食就是百姓的命。

没有好的收成,幸运点饿饿肚子就撑过去了,倒霉些年月里,那是饿殍遍野。

除了兵祸没有比饥荒更催人性命的事情了。

“每县每州都有粮仓,若真如你所说,开仓放粮也可撑过这段时间。”中年男子似乎对朝廷有着莫名的自信。

“明明可以更好,干嘛非要等到最后才去收拾,到时怕是整个宣州的粮食价格都要升上去,唉,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

李煜如今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可从他口中说出的话却让人觉得十分的老成。